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于2024年3月5日挂牌成立,是由原地矿、煤田,有色三家地勘单位整合而成的区属国有独资公司,隶属自治区国资委管理,注册资本金100亿元。
整合后的集团公司有直属企业36户,分布在全区12个盟市,在岗职工11548人,其中正高级136人、副高级1214人、中级2392人、初级1350人、博士14人、研究生516人、本科4701人、大专1936人,业务涵盖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油气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有色金属冶炼、地质技术服务等领域,承担着保障国家重要矿产资源供给的重要任务。
新组建的集团公司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确保国家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已任,围绕落实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以矿产资源开发为核心驱动力,做强地质勘查产业,补齐有色金属、煤系清洁能源、非煤资源、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短板,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地质勘查、生态治理、地质信息服务四大产业板块。
矿产资源开发板块方面,集团共有矿业权423宗,其中:探矿权383宗,采矿权40宗,涉及能源、金属、非金属等各类矿种30多种,保有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已建成参控股矿山15座,现运营矿山10座,年投资收益(股权分红)近12亿多元。计划2024-2026年投资建设18个矿产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600多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30多亿元/年,净利润超80亿元/年。同时,地质矿产集团拥有兴安铜锌、兴安银铅2家冶炼企业,具备年产电锌12万吨、电铅22万吨、硫酸30万吨的能力,年营收保持在65亿元以上。
地质勘查板块方面,主要以开展基础地质调查,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勘查,煤层气、非常规天然气、油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矿产勘查,地下水和矿泉水资源调查等为重点。自2006年以来,累计发现大型矿产地30余处、中型矿产地80余处、小型矿产地100余处,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200余处。找矿成功率6.77%。探明煤炭资源量5300余亿吨,铜金属资源量800余万吨、铅金属资源量2000余万吨,锌金属资源量3000余万吨,镍金属资源量17余万吨,氧化锂资源量240余万吨,金金属资源量140余吨,钼金属资源量400余万吨,萤石矿物量2300余万吨。
生态治理板块方面,围绕落实“三北”工程攻坚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服务、地质灾害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等业务。承揽实施了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等一批在内蒙古具有较大影响的生态修复项目。其中“乌拉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评为创新成果一等奖。
地质信息服务板块方面,以地质矿产集团地质工作深厚历史积淀为依托,深入挖掘基础资料成果,建立集团公司资料管理数据库,积极打造国内靠前的地质大数据信息交易平台,开展矿山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地质科技创新等地质信息服务。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合作开展“'三联式’定量预测理论在地质中的研应用研究”项目,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成果一等奖。
-
多元经营
-
绿色发展
-
创新驱动
-
转型升级

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地质科研、地质勘查、矿业开发、金属冶炼、生态修复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地勘单位,是自治区有色金属勘查开发冶炼一体化发展、地质科技优势与生态产业项目融合推进的大型国有龙头企业。